福州印刷厂发展按需印刷的一些思考
我和所有人一样,其实也只知道葵花宝典的第一页上面写的什么:印刷企业要做好按需印刷,“必先自宫”。
进入印刷行业几年,发现传统印刷行业具有典型的男性化特征。还不仅仅是整个行业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,Zui主要的是印刷企业的思维方式完全男性化。
首先是理性思维强,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极其敏感,这就像男孩天生对于机械和自动化的迷恋。每次drupa都是印刷理工男们的一次大聚会,大家组团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去,生怕错过行业Zui新的技术和装备,就好像男孩子进到玩具店,而“玩具商们”只要用新的技术,哪怕只是理念,就能让很多人寝食难安。
其次,印刷行业的男性化特征还表现为好大喜功,对于高产能、高速度、高品质的追求,对规模化的彻底崇拜。大家坚信,更大的规模才能带来低成本,这才是商业竞争的制胜法则,这可能源于某种男性原始的潜意识。
Zui后,印刷企业还有一个男性的通病:理性思维强但感性思维弱,精于计算和逻辑,但往往自以为是,不够细心体贴。所以从原始社会起,社会分工就是男主外,女主内,服务好像本来就是女人的事。
在漫长的工业时代,印刷行业被定义为工业制造业的一部分,以上这些显著的男性化思维特征就是在工业时代形成的。传统印刷企业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入按需印刷领域,永远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。他们总认为,数字印刷机只不过是一种不用制版的新型印刷机,它缺点太多,总体技术不够成熟;而事实上,互联网只不过是方便接单的工具,用于生产管理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“多快好省”。所以结论就是:按需印刷,尤其是喷墨轮转设备,投资价值不大。几个先进入按需印刷的企业都壮烈了,现存的生存状况也不理想,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,竞争激烈赚不到钱。如果没有特殊的资源和刚性的需求,先别上,看看再说吧。
相反,在很多“玩具商”的鼓励下,出版机构对于投资按需印刷倒是越来越有热情。有一种论调是:印刷企业自己做按需印刷不可行,相对而言出版企业有自有业务为基础,业务来源有保障,所以出版企业自己干按需印刷才是出路。出版企业目前对于按需印刷的认识,还只是停留在降低起印量和减少库存的层面。虽然有业务资源,但是缺乏技术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基因。我不明白,这跟若干年前出版社自己建印刷厂的不成功案例有何不同。
万物都有乾坤两道。行乾道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行坤道,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按需印刷是数字印刷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,具有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特点,应该被重新定位于“工业服务业”或“现代服务业”,具有明确的服务属性。如果说工业时代主要是行乾道,男性思维为主导,那后互联网时代就必须以坤道为主。如某通讯服务商早就在转变思维,看看它们在工业时代的广告语:“我能”,充满男性荷尔蒙,而近几年的品牌核心是:“和”,互联网时代行坤道的智慧。
互联网时代(也被叫做后工业时代)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服务的时代。现在,中国整个以加工为基础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,人们更多地津津乐道于互联网技术,工业互联网、工业4.0等概念在印刷行业越来越热,却少有人真正转变技术性的视角,接受互联网思维。我们发现,中国规模Zui大手工布鞋生产企业内联升在一百多年前就在积累官员们的鞋码,放到现在这叫“大数据”“订制化”;同仁堂对材料和工艺的执着被乔布斯同志用在了做手机上,成为了“做爆款”……可见,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思维,可以和技术没什么关系。形而下者谓之器,形而上者谓之道,君子不器。
按需印刷企业应该呈现出互联网服务企业的特征,印刷只是提供这种服务的一个要素,甚至都不是Zui重要的要素。数字印刷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都会成为服务的工具。按需印刷将不只是改善出版企业的库存,而是全面提升出版供应链水平,甚至作用于出版价值链,为出版业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。我们将这称作“按需印刷2.0”。
在按需印刷的1.0阶段,其实只体现了印刷的加工价值,与出版企业的关系只是上下游纯粹的供求关系,没能深度整合进出版产业的供应链,发挥其应有的价值。这当然与出版企业对按需印刷的认知程度有直接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初期从事按需印刷的企业大都是传统印刷企业,加工思维根深蒂固,缺乏服务基因。“按需印刷也是印刷”,大家本能地将按需印刷定位于加工,竞争手段都与胶印时代别无二致,路越走越窄。这就是为什么印刷业都认为有前景的按需印刷,很快就陷入红海的主要原因。
正如每次军事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军事思想和战略的改变。空军相对于陆军和海军是后出现的军种,陆军和海军的将领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承认空军的重要作用,抛弃大陆军主义和大海军主义。进而又逐渐发展出“空地一体”和“空海一体”的作战方式,甚至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。按需印刷也一样,技术进步一定先于模式变革,而且这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不会一蹴而就。
印刷企业“挥刀自宫”后,不会再纠结于用什么品牌的玩具,不再争论哪种技术流派更先进,因为这不再重要了;不会执着于做大做强,而是可以小而美;会更多站在客户角度去想问题,将服务体验做得更贴心,让产品更感性;不再你死我活地竞争,而是更多地包容与合作。以服务思维取代工业思维,Zui大的不同在于:服务企业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让客户更成功,所以按需印刷企业应该更多地研究出版行业,而不是印刷本身。
以“挥刀自宫”作比喻真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,人不怕苦,Zui怕的是纠结,对于传统企业,这种转变实在是比挥刀自宫还难。企业与人一样,都有惰性,都有路径依赖,年龄越大越难改变,在原有领域越成功就越不容易变化。思想上不接受,思想上接受了,执行也很困难,稍微遇到挫折又折回到原来的老路上。我们不难发现,所有的企业都是经历过类似的改变而成为企业的。进化论告诉我们,任何的进化都是被环境所迫,只有极少数幸存者改变了基因,生存了下来。如果没什么理想,只是以挣点钱为目的,就别这么难为自己了。
发布时间:2017-03-06
展开全文
其他新闻
- 一为印刷车间主任总结的有效管理办法 2017-02-25
- 天猫快递箱可以做广告了 2017-02-21
- 控制好这3个节点,报纸印刷质量无忧 2017-02-20
- 巧克力书型礼盒包装设计案例分享 2017-02-20
- 利用印后加工 提高数码印刷品的价值 2017-02-18
- 便宜是王道合版印刷的思考 2017-02-14
- 员工流动性大?企业经营效益不乐观?可能是这里出了问题! 2017-02-11
- 2017年5月9日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 2017-02-10
- 2017年4月27日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览会 2017-02-09
- 如果创造出完美的印刷品,平面设计作品 2016-12-29